首页

>

创新做法

“田野诗班”用诗歌点亮乡村儿童的心灵——探索小学思政工作新模式

时间:2025-05-30 来源: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责编:余韩 周梦蝶(实习)

分享到

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坪村镇粟裕希望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,学校共31个教学班,学生1300余名,留守儿童人数占比超过60%。该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立足“一课、一题、一思、一实践、一诗社”五个一,创新推出“田野诗班”乡村教育新模式。新华社、人民日报等中央、省级主流媒体相继报道1270余篇次,网络总流量超10亿,成为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、湖南首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,受邀登上“中国文学盛典·鲁迅文学奖之夜”颁奖晚会和央视龙年春晚。其创作的《田野诗班》诗集,入选“中国好书”和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。
“一课”即“开学第一课”。每学期开学,学校固定开展以诗歌创作为主题的“开学第一课”。每周“固定一课时”,将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,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、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、国庆节等时机,适时组织“与英雄对话”“向红旗敬礼”等主题诗歌会活动,培育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。
“一题”即“每次一主题”。把诗歌创作作为语文课程思政的“支点”和叩开学生心扉的“钥匙”,在每堂教学中主动设计一个或几个积极向上的主题思考、游戏,让学生们进行自由自在、天马行空般地想象、思索,迸发创作灵感,写下灵动鲜活的诗歌,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想法,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,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世界观。
“一思”即“分享所思所悟”。学校通过“读书分享会”“主题班队会”“入团入队仪式”等形式,组织学生把观察所感、思考所悟,提炼成诗句相互分享,让孩子们从“不会写”到“擅长写”,从“不敢说”到“踊跃说”,让孩子们在写诗、读诗、品诗过程中激活内生自信动力,诗歌里的情感也具象为一粒粒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。
“一实践”即“走进大自然”。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教室,走进大自然,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阅读和写作,沐浴阳光的温暖、感悟大自然的美好、享受寓教于乐带来的乐趣,形成爱自然、好观察、善思考的良好习惯。走进粟裕故居、通道转兵纪念馆、安江农校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,接受革命精神洗礼、传承红色基因。
“一诗社”即“成立校园诗社”。“田野诗班”最初源于一名毕业于湖南一师的95后公费师范生李柏霖,她用爱呵护学生,用诗歌启迪儿童心灵,学校为鼓励更多老师、学生写诗,成立校园诗社“田野诗班”,并给予充分要素保障,目前诗社成员已有500余人,累积创作诗歌1600余首,形成《田野诗班》诗集。

(湖南省政研会供稿,作者:怀化市委宣传部骆进)

责编:余韩 周梦蝶(实习)

来源:思想政治工作研究

友情链接:

湖南省直机关工委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 湖南社会工作 湖南省国资委 湖南省工商联 我的韶山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