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享到
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,网络思政工作日益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。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政工作,是推进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有力举措和重要内容。近年来,针对网络综合治理中存在的职能部门重视度不够、乡镇街道主动性不足、主管部门统筹不善等诸多问题和短板,重庆市垫江县立足县情、重视民情、研究网情,积极开展“双网格”实践探索。主要通过“线下实体一张网”+“线上赋能一张网”线上线下“双网格”联动化解风险、高效服务群众,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,一体推进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构建“双网格”体系,疏通基层思政工作筋脉
“经线”联通,纵向到底。2023年来,重庆市实施“党建扎桩·治理结网”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,推进“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”基层智治体系建设。为打通基层治理和思想政治工作“最后一公里”,垫江县持续巩固前期实践探索成效,在“141”基层智治体系内,按照300-500户标准划分网格,按照50-80户设置微网格,将全县26个乡镇(街道)科学划分为825个线下实体网格,设置2552个微网格。配备专(兼)职网格长(员)1900余名,建成26支“专兼联”一体化的网格工作队伍。在全市四级网格化体系中,县级层面主要建好、用好、管好县、乡镇(街道)、基层网格等三级网格体系。覆盖县、乡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网格的“金字塔”型指挥体系的建立,打通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“经线”联通,纵向到底的工作筋络。网格、微网格成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小单元,网格长、网格员成为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力量。
“纬线”联动,横向到边。县级部门层面,县委宣传部、县委网信办牵头组建思想政治工作“多跨协同”网,将思想政治工作由重点部门延伸至县级各部门,进一步巩固在网上正面宣传、网络空间治理、网络思政工作等方面形成全县“一盘棋”格局。从全县各部门中培育行业思政网格指导员(骨干力量)203名。成立县互联网新闻出版社科文艺行业综合非公党委,凝聚互联网行业、新闻出版电影行业、文化文艺协会以及快递员、外卖骑手、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力量,累计培养正能量网络达人、文化文艺志愿者、社区服务志愿者等基层思政工作“N力量”2700余名。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机制,形成县委牵头、部门牵线、骨干带头、N力量带动的横向联动格局。
“双网”融通,空间闭环。为适应新形势要求,落实“141”基层智治体系改革,垫江县着力推动线上网格与实体网格在人员资源等关键要素上整合,以推进线上线下在工作上实现“双网格”联动融通。一方面,优化人员队伍。整合党建统领网格治理“1+3+N”(“网格长+专职网格员、兼职网格员、网格指导员+N类力量”)与“双网格”体系“三员一长”(网评员、网格员、物业管理员、村居民小组长)人员力量,在人员管理、资金保障、资源配置上实现融通。另一方面,借助平台支撑。在“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”运行机制下,突出党建统领管网、一格一群治网、数字赋能用网,将基层治理指挥中心“一体化智治平台”作为线上“双网格”管理的平台支持,推进网格居民思想动态、矛盾纠纷、服务需求等及时掌握、及时调处、及时派单服务,实现问题及时掌握、风险及时化解、资源及时调剂、服务及时满足。
调动“双网格”队伍,激活基层思政工作元素
机制打底,开启“微治理+微思政”模式。县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印发《关于加强党建统领建设现代化网格治理体系的贯彻落实意见》,明确新形势下网格承担的职责任务,从各部门独立的单一功能转向党建统领、经济生态、平安法治、公共服务等综合功能。配套制定《垫江县网格管理服务事项清单》《垫江县村(社区)网格员任务清单》《垫江县网格管理服务事项准入制度》《垫江县专职网格员管理办法》《垫江县“网格吹哨·部门报到”问题联动解决方案》等工作制度,明确网格管理要加强政治引领,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,协助解读各项民生政策,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党建统领作用,引导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,宣传法律法规及村规民约,引导群众遵纪守法,倡导文明社会风尚。县委网信委专题研究“双网格”工作,审议通过了“双网格”改革工作方案。在全县“双网格”工作机制下,县委宣传部、县委网信办整合制度优势和资源力量,开启网格“微治理+微思政”工作模式,将基层思政工作融入网格治理,以思政工作凝心铸魂,提升治理效能;同时,以提高网格治理推动网格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双网赋能,搭建“聚民心+解民忧”桥梁。垫江县在抓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,有效用好“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”体系中的网格功能,优化基层思政工作网格化管理。注重用好线上互联网手段,通过线上线下“双网格”联动,搭建“聚民心+解民忧”的桥梁纽带,实现民情感知与服务群众“双向奔赴”。一方面,搭建自下而上的民情感知体系。一是建好“重庆垫江”APP问政栏目。打通本地民生诉求收集平台,同时加强县外其他平台民情感知,2023年通过网信“交转办”办理网民诉求事项1441件次,办结率达100%。二是提升“141”智治平台感知效率。2023年网格员通过平台系统报送基层民众急难愁盼事项3600余件次。三是“三情”联动,强化分析研判。县委宣传部、县委网信办、县委政法委等部门落实媒情、网情、社情分类触发,联动处置,“三情”联动回复办结率达100%,形成思政动态、舆情动态、社科资政专报、平安建设动态等社情民意分析报告100余期。另一方面,畅通自上而下的联动服务体系。一是精准回应民情。针对网民关注的问题,通过“融媒·问政”“网情回声”等向网格推送问政回应400余期。二是开展“网格吹哨·部门报到”服务。针对网格员收集反映的问题,及时开展联动服务,全县各有关部门、各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累计“派单”服务解决民生服务事项3200余件次。三是扩大网格正面传播。用好网格“进圈入群”传播引导优势,加大党的创新理论、政策法律、时事政治、网络辟谣信息、优秀文化文艺作品网上传播,完善正能量稿池16000余件,累计圈群传播超100万条次,网上正面宣传传播率、到达率持续提升。
教育引领,融合“主课堂+小课堂”资源。垫江县注重抓好思想政治理论学习、学校教育“主课堂”与各类社会活动、阵地载体“小课堂”的融合,具体包括三个方面。一是抓理论常学。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,组织专题学习14次,对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到全面系统学、及时跟进学、融会贯通学。全县各级党委(党组)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累计达1000余场次。县委宣传部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89场次。全县结合主题教育和工作实际开展专题学习5场次。除了中心组学习、专题学习外,主题党日政治学习、主题教育读书班学习、会前一小时学习等理论学习制度在全县成为常态。同时,全县干部职工通过“学习强国”学习平台、党员远程教育网等各类线上资源开展理论自学蔚然成风。二是强思政教学。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,在落实《思想政治》《道德与法治》等课程标准的同时,深耕细作,通过丰富国旗下讲话、主题演讲、主题班团会、入团入队仪式、集中展演、读书征文、网络答题等校园文化活动,拓宽教书育人、活动育人、环境育人渠道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。县委宣传部立足县情着力开展实地调研,加强与西南大学等高校“校地合作”,命名坪山镇烈士墓园等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7个,通过组织青少年学生游学、清明节扫墓等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实践。保护利用红色资源,持续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。沙坪小学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,传颂蓝蒂裕烈士英雄事迹,继承烈士遗志,“耕荒”精神,将“开学第一课”搬进蓝蒂裕烈士纪念馆。三是促社会融学。开展“行走的思政课”系列活动。“金色夕阳”老干部宣讲队进学校、进基层、进企业、进社区开展“行走的思政课”15场。全县累计开展“传承红岩精神”“红梅花儿永放光彩”等“行走的思政课”680余场次。结合乡村振兴抓农村基层思政工作。高峰镇发挥“道德模范”、“身边好人”、新乡贤榜样带动作用,将大井村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乡风文明村。作为全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的大石乡,探索实施“积分制管理”,引导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。“劳模之乡”白家镇以建成劳模文化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。同时,全县还加强党建文化公园、法治文化公园、国防教育基地、农村党校等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,常态化开展理论微宣讲、“社科龙门阵”、惠民电影放映、院坝会等思政“小课堂”活动,环境浸润、社会融学氛围更加浓烈。
依托“双网格”机制,形成基层思政工作品牌
“红耀丹乡”培根固本。培育“红耀丹乡”红色教育品牌。把红色教育融入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,大力传承红色基因,努力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县。先后开展“让烈士回家”“为烈士寻亲”“致敬红岩英烈”等主题活动,传承红岩精神、弘扬红色文化。组建红色志愿宣讲服务队,开展红色宣传20场次,挖掘程伯銮、白勉、陈幼学、卢尔秋等历史人物故事,整理蓝蒂裕、刘德彬、傅伯雍等红岩烈士和脱险志士事迹,以历史文化、红色文化为基层思政工作培根固本。
“理说丹乡”凝心聚魂。培育“理说丹乡”理论宣讲品牌。组建“1+7+N”基层理论宣讲队伍,涵盖党员干部、专家学者、宣传骨干、文艺专家、“五老”人员、青年教师、全国劳模、村社干部、创业典型不同身份类别人员,累计600余名。整合“六进”宣讲、“六讲”志愿服务、“榜样面对面”宣讲、新乡贤宣讲、送文化下乡宣讲等各类宣讲资源,建设“‘理’说丹乡”基层理论宣讲资源库。依托“微宣讲比赛”“板凳院坝会”“理论宣讲轻骑兵”“法律课堂”“科普宣传”等宣传宣讲平台,开展基层理论宣讲1500余场次。上下衔接、有效互动、覆盖全县的大宣讲格局基本形成。
“德润丹乡”崇德向善。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依托“3·5学雷锋日”“文明行为促进月”节点,开展移风易俗活动500余场次。选树“垫江好人”等“德润丹乡”系列先进典型60余人,评选“最美家庭”“最美庭院”等最美系列典型400余户。实施特色文明实践品牌项目58个。开展“云访谈”“随手拍”“公益跑”“慈善双日捐”等线上活动和“搭把手”爱心助农、“雷锋的士”爱心送考等线下活动26000余场次,“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”基本形成。
“网聚丹乡”同心扬清。持续强化网络生态治理,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,开展“清朗”系列专项行动8次,加大网络举报受理力度,提升网络空间法治水平。用好“重庆垫江”APP、“垫江融媒”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,开设专题专栏,刊发刊播新媒体宣传产品10000余条次。提升全民数字素养,培养数字职业人才220余名,入选全市全民数字素养技能十大优秀案例。组织网络宣讲20余场次,开展“垫江好网民·天天正能量”“网络公益”等活动12次,落实《明月山“乡土网红”培育合作框架协议》,培育“重庆市十佳乡土网红”1名。近年来全县网络空间清朗,网上网下“同心圆”更加凝固。
用好“双网格”赋能,可为基层思政工作添彩
线上线下空间是基层思政工作的前沿阵地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,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。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,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,这就要求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,必须统筹兼顾线上线下的前言阵地。在做好线下实体思政工作的基础上,务必牢牢掌握网络思政工作的主动权。
线上线下手段是基层思政工作的有力抓手。基于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线上线下阵地交汇、人民群众需求多元、网上网下复杂形势交织叠加等客观现实,仅仅依靠传统线下手段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,既不适应形势,也难满足需求。由此,综合用好线上线下手段,依托“双网格”治理来开展工作,是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。
线上线下联动是基层思政工作的有效举措。依托“双网格”赋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,需要抓实线上线下联动。线上线下联动可以有效了解人民群众思想动态,有效收集老百姓的急难愁盼,有预见性的调整思政工作重点、有针对性的服务人民群众需求,可以大力提升宣传引导的时度效,有效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。
责编:肖政佳
来源:湖南教育融媒
重点推荐
更多 +